这句话“决战考研不能既要又要”,说得非常精辟,几乎是过来人的血泪总结,它深刻地揭示了考研备考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和成功的关键。
“既要又要”指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即希望在不付出相应代价的情况下,同时达成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深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在考研中具体指什么,以及如何避免。
“既要又要”在考研中的具体表现
“既要又要”的心态在考研备考中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方法上:既要进度快,又要记得牢
- 幻想: 我希望每天都能完成很多章节的学习,刷大量题目,同时又能把所有知识点都牢牢记住,永不遗忘。
- 现实: 这是不可能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必然的,追求速度必然会牺牲深度和理解,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会导致“学过就忘”,后期复习压力巨大,等于白费功夫。
- 正确做法: 理解优先,适度重复。 与其一天囫囵吞枣看10章,不如沉下心来彻底搞懂2章,并辅以适当的回顾和练习,记忆是在不断重复和应用中强化的。
院校选择上:既要名校光环,又要轻松上岸
- 幻想: 我想去顶尖名校(如清北复交人),但又希望专业课难度低、不压分、招生名额多、复试线不高。
- 现实: 顶尖名校的竞争本质上是“神仙打架”,意味着高难度、高竞争、高淘汰率,通常伴随着不透明的信息、严格的筛选标准和巨大的不确定性,轻松上岸的“神仙院校”往往只存在于传说中。
- 正确做法: 精准定位,做出取舍。 在“院校名气”、“专业实力”、“地理位置”、“考试难度”、“个人兴趣”等多个维度中,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选择一两个作为冲刺目标,选择一两个作为稳妥目标,而不是幻想一个完美的“梦中情校”。
时间分配上:既要均衡发展,又要突出重点
- 幻想: 我希望每一门科目(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都能考到很高的分数,所以我会把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一科,不希望任何一科拖后腿。
- 现实: 每个人的基础和天赋不同,各科的提分空间也不同,对于数学或专业课基础薄弱的同学,花大量时间在已经很好的政治或英语上,是典型的“既要又要”,会导致总分被最弱的科目拉垮。
- 正确做法: 抓大放小,扬长补短。 在保证单科过线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分空间最大、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上(通常是数学和专业课),对于优势科目,保持手感即可;对于劣势科目,要投入“战略级”的时间去攻坚。
心态管理上:既要稳如泰山,又想一战成名
- 幻想: 我希望备考过程中心态永远平稳,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如同学进度、招聘信息、家人压力),同时又期待自己能超常发挥,一战成名,成为“逆袭”的传奇。
- 现实: 考研是一场长达一年的马拉松,心态波动是常态,感到焦虑、自我怀疑、想放弃都是正常的,追求“绝对平稳”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而“一战成名”是小概率事件。
- 正确做法: 接受波动,保持韧性。 允许自己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关键在于能迅速调整回来,把目标设定为“每天进步一点点”,专注于过程,而不是好高骛远地幻想结果。“稳住”比“爆发”更重要。
为什么“既要又要”是考研大忌?
- 导致精力分散,无法形成合力: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同时追求多个目标时,就像一个多线程处理器,每个线程都分配不到足够的资源,最终导致所有任务都运行缓慢,甚至崩溃。
- 引发焦虑和内耗: “既要又要”的本质是贪婪和逃避,当现实与幻想产生巨大差距时,人会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中,不断内耗,消耗掉宝贵的心理能量。
- 决策瘫痪,错失良机: 在选择院校、资料、学习方法时,因为想追求“最优解”,迟迟做不出决定,或者在多个选项间反复横跳,最终浪费了最宝贵的备考时间。
- 执行力低下,计划流产: 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在执行起来必然会处处碰壁,今天因为数学没学好而沮丧,明天因为英语单词背不完而焦虑,最终计划彻底被打乱,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破解“既要又要”的思维魔咒?
破局的关键在于“取舍”和“聚焦”。
-
明确你的核心目标(第一性原理):
- 问自己:我考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平台?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研究方向?还是仅仅为了一个研究生文凭?
- 这个核心目标将是你所有决策的“北极星”,当面临“既要又要”的抉择时,就问自己:“哪个选择更接近我的核心目标?”
-
学会做减法,而非加法:
- 资料上: 不要迷信“名师押题”、“最后三套卷”,选定一套主流的、适合自己的教材和习题集,吃透它,远比看十套杂七杂八的资料要有效。
- 信息上: 关注2-3个可靠的考研博主或公众号获取信息即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信息搜集和焦虑中。
- 社交上: 适当远离那些只会散播负能量、炫耀进度、制造焦虑的研友。
-
拥抱“二八定律”,抓住关键:
在你的复习中,肯定有20%的核心知识点,决定了你80%的分数,集中火力攻克这些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不要在偏题、怪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
接受不完美,拥抱“足够好”:
- 考研不是要考满分,而是要超过分数线,并且在竞争中胜出,你的目标不应该是“完美”,而应该是“足够好”,数学考130很好,但如果只能考110,并且已经超过了目标院校的分数线,那就“足够好”了,不要为了那10分的提升,牺牲掉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
“决战考研不能既要又要”,这句话的本质是告诫我们:考研是一场关于资源(时间、精力、金钱)的优化配置游戏。
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做出艰难但明智的取舍。放弃对“完美”的执念,聚焦于核心目标,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产出比最高的地方,这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祝所有考研人都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全力以赴,一战成硕!
关于“决战考研不能既要又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