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号 财经 奥斯陆协议总是注定要失败

奥斯陆协议总是注定要失败

他们本不该活到青春期,更别说成年了。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署的和平协议《奥斯陆协定》(Oslo accords)本应逐渐消失。五年后,两国人民将在固定的边界内成为主权国家。临时协议将会过时。但五年过去了,又过了五年,又过了五次。临时状态变成了永久性的。

9月13日,该协议满30周年。他们持久的成就是建立了一个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厌恶的有限的巴勒斯坦政府,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方的相互承认。和平的承诺没有实现。

几十年来,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一直在争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如果他们的领导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埃胡德?巴拉克、亚西尔?阿拉法特或马哈茂德?阿巴斯——在随后的谈判中接受其中一项协议就好了。要是伊扎克·拉宾没有被暗杀就好了。要是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没有发动自杀式爆炸袭击就好了。

但也许一切都没有错。这些协议按照它们的设计发挥了作用,也就是说,它们根本不起作用。奥斯陆进程总是有缺陷的——但它不可能以其他方式发生。

这些协定是1993年初在挪威首都举行的一系列会议的结果。一开始,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谈判是非法的,他们的政府将巴解组织视为恐怖组织。但挪威官员说服了以色列副外长约西·贝林(Yossi Beilin)与他的宿敌进行秘密会晤。

巴勒斯坦代表团由Ahmed Qurei(又名Abu Alaa)领导,他是一名作风温和的官员,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关系密切。起初,他的对手是以色列学者Yair Hirschfeld,后来是外交部总干事Uri Savir。

他们在奥斯陆一起生活了好几天,聚会到深夜,他们的谈话以葡萄酒为润滑剂,以家常菜为燃料(挪威外交部长的妻子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饭菜)。出现的不是冲突的结束,而是结束的开始。

谈判代表无法在最棘手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耶路撒冷的地位,因此他们推迟了这些问题,并同意采取临时措施。一个名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pa)的新实体将在西岸和加沙承担有限的控制权。随后又有一系列的附录:1994年的《巴黎议定书》界定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1995年的《塔巴协定》规定了安全安排。

这些都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是占领者和被占领者之间的一种短暂关系。双方同意就1996年5月开始、1999年5月结束的最终两国协议展开谈判。

这是渐进主义的实践。经过半个世纪的冲突,人们认为,没人能指望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达成全面协议。他们需要建立信任。

但这一过程的渐进性质让它容易被剧透。1993年的以色列法律顾问乔尔?辛格(Joel Singer)指出,建立一支负责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安全的巴勒斯坦警察部队的决定。然而,巴勒斯坦人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成为以色列军队的辅助力量。在《奥斯陆协定》之后的七年里,被巴勒斯坦人杀害的以色列平民比之前的七年还要多——这还是在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最糟糕的日子之前。

库雷经常指出另一个错误:该协议未能阻止以色列建造定居点。相反,他们制造了一种紧迫感。如果以色列要在1999年之前划定边界,定居者只有几年的时间来攫取更多的土地。在1993年到1999年间,他们建立了43个前哨站,即未经政府批准而建造的定居点。其中一些后来得到批准或并入现有定居点。

在那些年里,被占领的西岸的定居者数量增加了58%,从116,300人增加到183,900人,尽管这个国家的总人口只增长了17%。他们的人数继续增长。1993年,定居者占以色列人口的2%,占犹太人口的3%;如今,这一数字分别为5%和7%,而且他们的政治权力也在增长。

这些事态发展破坏了这一进程,并使两国人民对和平的想法感到失望。如今只有28%的巴勒斯坦人支持两国方案,低于十年前的53%。一半的巴勒斯坦人希望解散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这是该协议最持久的遗产。

在以色列,支持率也处于历史最低点,只有三分之一的以色列犹太人支持这一想法。年轻的以色列人在血腥的起义中长大;年轻的巴勒斯坦人是看着定居者吞并他们未来国家的土地长大的。他们都失去了信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这一过程的结果也不足为奇。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有时把两国方案比作结束不幸的婚姻。想象一下,你申请离婚,但同意和你的配偶再生活五年,同时决定如何分配家具。这是加深敌意的一个方法。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乐观情绪中,少数勇敢的人能够开辟一条通往和平的道路,而他们的政府也会真诚地遵循这条道路,这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真正的和平协议需要双方民众的广泛支持。

这样的支持在20世纪90年代是不存在的,在今天也是如此——在一个极右翼政府统治着一个严重分裂的以色列的情况下,在阿巴斯领导着一个无能的、在巴勒斯坦大片地区没有权威的权力机构的情况下。西方大国已经失去了扮演调解人的兴趣。阿拉伯领导人想要忘记这场冲突。

现在,只剩下奥斯陆了。外交官们对这些协议的援引就像对即将消亡的信仰的教义问答一样,仿佛再进行一次建立信任的练习或一轮谈判,就能开启真正的和平。惯性会让他们留在原地,直到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准备好尝试新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84cq.com/lusehao/5479.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s://184cq.com/zb_users/upload/2025/09/20250927114801175894488118702.jpg

板球:印度vs阿富汗,T20排名第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